这是本草吧的创刊号,选择什么样的题材作为开吧文章,确实让人费了一番心思,考虑再三还是决定选用有关小儿发热的几则文章,与大家分享。之所以选择小儿方开篇,一是“自少及长,人情共见,不待经史。故今斯方,先妇人、小儿,而后丈夫、耆老者,则是崇本之义也”(《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五》-孙思邈);二是外感发热是小儿常见病症,往往具有起病急,变化快,危害大的特点,家长也比较着急,而西药又存在副作用较大、病情易反复等弊端,而中医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优势。因此,选择小儿发热方作为第一期文章也自然在情理之中了。
一、外感发热
(一)表症发热(表热证)发热初起,病邪在表,病位浅,病情一般较轻,辩证论治又分为风寒感冒型和风热感冒型。这里重点讲讲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。
[主证]发热重,可有轻度恶风寒,有汗但不多,鼻塞,咽红、咽痛,咳嗽,痰黄,口渴,年长儿有时诉头痛。舌苔薄黄或薄白。脉浮数或滑数。指纹浮紫。
[治则]辛凉解表,清热解毒。
[处方]银翘散(汤)加减。
[剂量]克
年
龄
岁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桔梗牛蒡子甘草芦根15竹叶生石膏①板蓝根②[方源]《温病条辨》:“太阴风温、温热、温疫、冬温,但热不恶寒而渴者,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。”
[按语]本方为原方去豆豉而成。银、翘清热解毒,辛凉透表,为本方主药;薄、荆疏风解表;桔、牛、草宣肺利咽;芦、竹生津清热。高热、口渴者加①、②以生津,兼清里热。现代医学研究:银翘散(特别是其中的银、翘、牛、草)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,牛蒡子并有抗副流感病毒作用;银、翘、板又有广谱抗菌作用。
(二)半表半里发热是介于表热证与里热证的一个过渡阶段,六经辩证属少阳证。
[主证]口苦咽干,目眩,寒热往来,胸胁苦满,心烦喜呕,默默不欲饮食。苔薄白或薄黄。脉弦数。
[治则]和解表里。
[处方]小柴胡汤。
[剂量]克
年龄岁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炙
甘
草
生姜大枣[方源]《伤寒论》:“本太阳病不解,转入少阳者,胁下硬满,干呕不能食,往来寒热,尚未吐下,脉沉紧者,与小柴胡汤。”
[按语]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。柴胡疏解少阳半表之邪,有解热作用,对流感病毒有强烈抑制作用,为主药;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,有解热、利尿及广谱抗菌作用,也有抗流感病毒作用,亦是对药,二药合用,和解清热作用尤好;姜、夏和胃降逆止呕;参、草、枣调中益气,扶正祛邪。儿科常用于急性热病如大叶肺炎、肾盂肾炎、胆道感染、病毒感染发热而见有以上主证者。本方合小陷胸汤名“柴陷汤”,治疗大叶肺炎、支气管炎疗效较好。
(三)里热证
1、热在气分(气分证)
热炽阳明(阳明经证)
[主证]发热高,不恶寒但恶热,口渴喜冷饮,大汗出,心烦呕吐。舌质红,苔黄干。脉洪大而数或滑数。
[治则]清热生津。
[处方一]白虎汤。
[剂量]克
年龄岁石膏知母甘草粳米[方源]《伤寒论》:“伤寒,脉浮滑,以表有热,里有寒,白虎汤主之。”
[按语]本方为清气分热的代表方。方中石膏辛寒清热除烦为主药,实验证明有解热作用,可能通过抑制产热中枢而解热,所含钙质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抑制作用;知母苦寒,清热生津,有显著退热作用;粳米、甘草和胃养阴生津。儿科常用于乙脑、夏季热及其他热病而见有以上主证者。本方加党参或人参称人参白虎汤。加竹叶、半夏、麦冬称竹叶石膏汤,主要用于清热生津、益气和胃。
[处方二]柴葛解肌汤。
[剂量]克
年龄岁柴胡葛根白芷羌活石膏桔梗黄芩白芍甘草[方源]《伤寒六书》:“治足阳明胃经受证,目疼鼻干,不眠,头疼眼眶痛,脉来微洪。宜解肌,属阳明经病。”
[按语]本方以葛根、柴胡为君。葛根味辛性凉,辛能外透肌热,凉能内清郁热;柴胡味辛性寒,既为“解肌要药”,且有疏畅气机之功,又可助葛根外透郁热。羌活、白芷助君药辛散发表,并止诸痛;黄芩石膏清泄里热,四药俱为臣药。其中葛根配白芷、石膏,清透阳明之邪热;柴胡配黄芩,透解少阳之邪热;羌活发散太阳之风寒,如此配合,三阳兼治,并治阳明为主。桔梗宣畅肺气以利解表;白芍、大枣敛阴养血,防止疏散太过而伤阴;生姜发散风寒,均为佐药。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药。诸药相配,共成辛凉解肌,兼清里热之剂。
2、热入血分(血分证)
[主证]高热,神昏,谵语,皮肤斑疹,伴吐血、便血、尿血或鼻衄。舌质红绛,少苔。脉细数。
[治则]清热凉血。
[处方]犀角地黄汤。
[剂量]克
年龄岁水牛角*生地赤芍丹皮[方源]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、及鼻衄、吐血不尽,内余瘀血,大便黑、面黄,消瘀血方。”方中水牛角原为犀角,从年起,国家禁止犀牛角贸易,并取消了犀牛角药用标准,改为水牛角。
[按语]本方为清热凉血解毒的代表方剂。方中牛角清心火解热毒为主药;生地养阴清热,凉血止血。芍药、丹皮凉血泄热,活血散瘀。对出血明显者可加白茅根、大小蓟等以助凉血止血。儿科常用于“流脑”、流行性出血热、败血症、中毒性脑病、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有以上主证者。对危急重症,也可一日二剂,并可依病情需要家用安宫牛黄丸、紫雪丹等。
3、余热未清
[主证]热病后期,低热持续或午后发热,口渴心烦,神怠体倦,纳差,出汗,或有呕吐。舌红,苔薄黄或少苔。脉细无力、略数。
[治则]养阴清热。
[处方]沙参麦冬汤。
[剂量]克
年龄岁北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生
扁
豆
天花粉甘草[方源]《温病条辨》:“燥伤肺胃阴分,或热或咳者,沙参麦冬汤主之。”
[按语]本方沙、麦滋养肺胃,止咳祛痰,麦冬还可解热、消炎抗菌;玉、花粉生津解渴;扁、草益气培中;桑叶清肺热、止咳。诸药配合,甘寒清润,养阴清热。儿科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肺炎、毛细支气管炎等病的恢复期。
医院的实践经验证明,如果掌握好解表、清里、扶正三个主要法则,可以基本上掌握治疗高烧的要领。①解表: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一个重要法则。不仅早期需要解表,就是中期,甚至后期也往往需要采取清透兼施的方法,不使外邪深陷为害。但是对于解表透邪的方式及用药选择,不同情况,应有所区别。早期表实,汗而散之,如薄荷、荆芥穗、香薷等;中期里热炽盛,表邪未解,则需开达,如柴胡、葛根等;后期邪热深入营阴,可用青蒿等向外引透。②清热:清法对于小儿高热是最基本的法则。但必须根据热邪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的部位,采取不同的清法。一般的热邪,可以用清热泻火法,如生石膏、知母、黄芩、黄连等;如为湿热,则用清热化湿法,如藿香、茵陈、滑石、厚朴等;如为热滞,则用清热导滞法,如焦三仙、炒枳壳;如为毒热,就需要重用清热解毒,如银花、连翘、板蓝根等;如阴虚热炽,就需滋阴清热,如生地、玄参、丹皮等。③扶正:对高热病例,治疗总是以祛邪为主,“邪去正乃安”。但在一定情况下,正气耗伤明显,就需要扶正祛邪,正确运用扶正与祛邪的方法,是治疗“正虚邪实”的关键。
我们也体会到,对小儿发热能掌握上述三个法则,并能分清表里、虚实的辩证,积极地找出原发疾病,给予病因治疗,确能获得良好效果。
①本文主要摘自于《实用中医儿科手册》,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年,虞佩兰张宝林冯择康主编。另“柴葛解肌汤”一方的阐述,部分参考了《我的中医之路》,中国中医出版社作者/余国俊。②本文封面图片引自网络。
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,如存在不当使用情况,请随时与我联系协商。
xhfrog
.北京白癜风治疗哪个医院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