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述
小儿脑病主要是指各种因脑炎或其他先、后天因素所致的脑实质性损伤及其后遗症状。包括各种脑炎、中毒性脑病、脑性瘫痪、精神发育迟缓等病。
病因病机
可归入中医学“五软”、“五硬”、“五迟”、“痿症”、“痴呆”等范畴。
发病原因与先天胎禀不足、肾阳虚弱、脑髓失养、后天失养、风寒袭阳、脾气虚馁,以致筋骨失却乳养而不仁、不用有关。
本病多属虚证,病程较长
若血瘀痰阻,脑窍闭塞,亦可见实证
从经路角度来看,多认为本病是由于督脉受损,带脉之气运行失常所致。
发展史
古代两千多年前《素问·痿论篇》记载:治痿独取阳明。《千金备急要方·卷五》有专论“客忤”一节,极类似急性传染性脑病,指出可用刺血之法救治。
现代解放前年针刺救治流行性脑膜炎。
解放后50--60年代以乙脑的针灸治疗为多,也有关于结核性脑膜炎、中毒性脑病的报道。
自七十年代以来针灸的方法逐渐多样化,电针、水针、头针、耳针、埋线等。在病种上,主要集中在各种(包括一些重症脑炎引起的)后遗症治疗上,同时对脑性瘫痪、精神发育迟滞也进行了较多样本的观察,有效率不断地提高。
针灸治疗脑病的作用
改善肢体瘫痪
促进智力发育
尤其在脑炎急性期、恢复期广泛使用针灸、推拿、中药熏洗,可减少或减轻后遗症发生。
针刺疗法
体针
主穴:百会四神聪风池哑门脑室脑户等
配穴上肢:曲池外关合谷中渚
下肢:风市环跳伏兔血海足三里太冲三阴交
不能独坐:肾俞命门腰阳关
智力低下:内关神门
语言迟缓、吞咽障碍:上廉泉承浆通里
听力下降:耳门听会中渚翳风
根据中医理论辩证分型取穴,用30号针,以患肢为针刺部位,一般每次选主穴2-3个,配穴5-6个,隔天1次,留针15-30分钟,15次为一个疗程,休一周,在继续下一疗程。
头针疗法
头针疗法是在头皮上的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的一种方法。
焦氏头针:运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语言区视区
靳氏头针:智三针颞三针额三针脑三针
国际标准化头针:顶旁一线顶旁二线顶颞前斜线颞前线额中线
此外尚有汤氏头针、林氏头针、方氏头针、朱氏头针、刘氏八卦头针等。
取穴原则
对瘫痪、感觉异常等患者多数选用患肢对侧的刺激区,双侧瘫痪则双侧同用,内脏及全身性瘫痪也选用双侧。
选穴时可以脏腑,经络理论作为指导,也可按病变部位的代表区选穴针刺。
穴位注射疗法
水针疗法是针刺于药物结合的一种方法,又称穴位注射疗法。它是选用疾病相适应的药液注入有关穴位,通过针刺于药物的双重作用,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
操作方法
局部皮肤常规消毒,用无痛快速进针法进针后,可缓慢刺入穴位,并可作上、下提插,待患者有酸、胀等得气感应后,再将针芯回抽一下,如无出血,即可将药液注入。
取穴
主要穴位:哑门肾俞风池足三里大椎内关
单纯智力低下者,可轮流选择上述一组穴位,交替使用。
合并有其他后遗症者,可再按具体症状,或针对主要症状,选取下列配穴1-2个。
上肢瘫痪:肩髃臂臑曲池外关
抬举困难:肩贞极泉
肘关节屈曲挛缩:尺泽曲泽
拇指内收对掌:合谷
手指僵硬:大陵三间后溪
下肢瘫痪:环跳殷门委中髀关阳陵泉
剪刀腿:解剪后血海
下肢内收肌紧张:急脉血海
膝关节屈曲:委中委阳
足下垂:解溪脑清
跟腱痉挛:承山跟平
足内翻:悬钟昆仑
足外翻:三阴交阴陵泉
吞咽咀嚼困难:上廉泉合谷颊车
伸舌流涎:上廉泉地仓
面瘫:下关地仓迎香翳风合谷
兴奋或抽痉:内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
语言障碍:上廉泉通里合谷
方法
每天或隔天针1次,10次为一疗程,休息7-10天后重复上述方法治疗,一般3个疗程可以见症状改善,但要较长时间,才能收到疗效。
其他疗法
舌针:李氏采用舌针治疗小儿脑瘫例,将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,治疗组例采用舌针治疗,对照组98例采用传统针刺治疗,2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。结果: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.20%,对照组为68.37%。
梅花针:钟氏报道采用梅花针治疗1例患儿,方法是用梅花针循经叩刺督脉、任脉及足阳明胃经,隔天一次,10次为一个疗程,2个疗程后患儿会翻身,3个疗程后会坐,能说单字,9个疗程后,能扶着走路,能用单子表达要求。
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机理研究
以往一直认为,脑细胞受损后的恢复是不可逆的,但通过大量临床研究,可以证实小儿脑瘫通过有效的治疗可促进新的突触形式,重组神经细胞功能和网络系统,以代偿受损的脑功能区,进而促进正常的运动模式建立,使异常运动模式被抑制。而使脑瘫患儿得以恢复。
机理研究
通过刺激大脑皮层相应区域,调节脑电活动,改善颅内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,调节血浆中神经递质的含量,促进了脑细胞的代谢,以达到恢复临界细胞的作用,促进新的突触形成,重组神经细胞功能和网络系统,以代受损的脑功能区,进而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建立,抑制异常运作模式。
针灸治疗脑瘫的关键
必须抓紧早期治疗,年龄越小,效果越明显。提示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是治疗脑瘫的关键。
治疗时间宜长,最短3个月。疗程长者效果较好,长期不间断的坚持针灸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。
综合治疗比单纯采用一种方法效果理想。
针灸治疗脑瘫的注意事项
对痉挛型患儿不宜采用强刺激手法,对徐动型患儿不宜留针,运针后即出针。
穴位注射时,注意无菌操作,防止感染,发热病人不宜作穴位注射,药物不能注入关节腔,脊髓和血管内。
头针病人起针后要用棉球按压针孔,防止出血。
耳针操作时应严格消毒,防止耳部感染,耳部有炎症或冻伤部位禁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