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述小儿发热
发热是小儿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,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。
正常小儿体温稍高于成人,并可波动于一定范围之间,清晨低,下午高,进食、剧烈活动、哭闹、衣被过厚、室温过高、情绪激动等均可使体温暂时升高,波动范围不超过1℃,不属于病理现象。小儿体温可从腋下、外耳道、肛门、口腔等位测得;腋下、外耳道测取便捷安全,但易受环境影响;肛门、口腔温度准确稳定,但需孩子配合、有一定安全隐患;对于一般轻症患儿,多考虑便捷、对孩子创伤刺激小,选择腋下、外耳道测温即可满足临床需要;不同部位温度波动范围在0.3~0.5℃,以肛温最高,腋温耳温最低。
发热指体温异常升高,一般不管体温测自何处,均以体温37.5℃为发热,37.5~38℃为低热,38.1~39℃为中度热,39.1~40.5℃为高热,40.5℃为超高热。发热有不同的热型、热程,每日温度相差不大于1℃为稽留热,每日温度相差大于1℃为弛张热,间隔2~3d发热1次为间歇热,热型无一定规律为不规则热;热程在2周以内者为急性短期发热,持续2周以上者为长期发热。热型热程对诊断治疗都有参考价值,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抗生素及激素的广泛应用,热型对诊断的帮助,已不像过去那样重要。
小儿发热,从病因上可分为以下五大类,以第一类感染性疾病最多见。
1.感染性疾病(约占40%)包括各种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、真菌、支原体、螺旋体和立克次体等感染引起的呼吸、消化、泌尿、中枢系统及全身性感染性疾病。
2.结缔组织病与变态反应性疾病(约占20%)系统性红斑狼疮、结节性多动脉炎、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、皮肌炎、Wegner恶性肉芽肿病、风湿热、血清病、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、血管性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。
3.血液病与恶性肿瘤(约占20%)各型白血病、恶性淋巴瘤、恶性组织细胞病、或神经母细胞瘤等。
4.神经系统疾病(约占10%)中毒性脑病、颅脑损伤、大脑发育不全、间脑病变、脑炎后遗症、蛛网膜炎等。、
5.其他(约占10%)药物热、高钠血症、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、结节病、免疫缺陷病如慢性肉芽肿、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病、烧伤、骨折、血肿、血管内栓塞、暑热症、夏季低热、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、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等。
小儿发热的临床诊疗
发热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病理生理过程,对发热的临床诊疗应针对病情,权衡利弊。总体来看,一定程度的发热有利于机体抵抗感染、清除有害的致病因素,不适当的降温不利于孩子近期的疾病恢复,更不利于孩子的长久健康大计;另一方面,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,持续高热必定引起机体能量物质过度消耗,脏器的功能负荷加重,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,发热甚至可能诱发相关脏器的功能不全。所以,对一些原因不明的发热,不能急于降低体温,以免掩盖病情、延误诊断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;也不能轻视忽略了发热的孩子,要严密观察,积极寻找病因,排除危险因素,科学处理,最大限度的保障孩子的健康。
孩子舒适的心情、良好的状态,有利于自身免疫力的发挥,更有利于健康恢复。除非是超高热,一般发热本身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,相反是有好处的,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免疫力,有利于抗感染,不必退热,发热的治疗目标是改善孩子的舒适度。有明确原因的发烧,比如严重的细菌感染,要针对病因进行抗感染治疗外,可采用物理降温和加强护理。
物理降温:过高的体温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,当体温过高时(如出现高热惊厥)时,头部局部的物理降温有助于保护大脑。值得注意的是,传统的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,由于有造成酒精中毒的风险,不推荐应用;可导致孩子不舒服感的冷水擦浴也正在被淘汰。能让孩子愉快舒适的温水浴被推荐。
加强护理:对发热患者,应注意水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,补足水分,预防脱水,保证充足易消化的营养食物,包括维生素。密切监护心血管功能,在退热期或用解热药致大量排汗时,要防止休克的发生。
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治疗好